中秋灯会制作习俗源于魏晋年间,每逢节日期间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升起浓浓节日氛围。中秋不仅有赏灯会习俗,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祭月赏月,吃月饼。此外,在江浙地区还有观潮习俗。 中秋节寓意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称为中秋节,中秋之夜,月色皎洁,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,因此,又称中秋节为团圆节。人们常用“月圆”、“月缺”来形容“悲欢离合”,客居他乡的游子,更是以中秋节寄托家乡思情。 为什么中秋节要进行灯会制作 中秋节团圆的象征,古时候通讯不发达,便将思念之情写在纸上,通过放河灯、放天灯、花灯习俗,期待远方的亲人能够收到这份思念。
花灯大多是家族传承,**后,特别是近几年,花灯出现了“百家争鸣”的局面。除了李尧宝及蔡炳汉的后人外,泉州比较**的还有曹淑贞家族、林伟忠家族和陈晓萍家族等。
曹淑贞是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。她家是从做彩轧人物转型做花灯的,如今,她制作的花灯上面常配有用丝绸做的人物和用通草做的动物,栩栩如生。她家花灯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高大,“我们做的花灯多有坚实骨架,铁质骨架的花灯高达四五米,彩灯亮化,竹质花灯高达两三米。”
元宵一到,灯笼走俏。若有闲暇,彩灯艺术节,自己动手做灯笼也是不错的主意。做不了街面上卖的那些'大块头',找不到什么钢丝、钢板这样的材料,那就利用竹条、宣纸、笔墨做一个简简单单的纸灯笼吧。手制纸灯笼的材料和工序都十分简单,彩灯,既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式样图案,又能使节日平添许多乐趣。
制作骨架。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立方体或圆柱体,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,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。如果不好找,细长条状的硬纸板和烧烤用的竹签也可以,结实程度和柔韧性会有所欠缺,但摆在室内也是很不错的装潢。